阐释经典 | 妙元法师:如何建立信仰

2024-08-1210:32:41 332

编者按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2019年11月26日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上强调,宗教教义教规阐释是管方向、管根本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各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研究与运用相贯通,坚持发挥宗教界主体作用与各方面大力支持相结合,做好教义教规阐释这篇大文章,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宗教思想体系,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本会网站和公众号将陆续刊载佛教界对教义教规进行时代阐释的文章或视频。





  在进入主题之前,给大家分享一本写于九十年前的书,书名叫《箭术与禅心》。


  这一本小册子,用朴实简单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德国哲学家跟随日本师父学习箭术的过程。期间,他被师父要求反复训练一个基本动作长达数年,也被要求练习很多与箭术毫不相关的内容。数年过去,当他取得一点点自以为然的成绩时,师父却不以为意,从不夸奖他。期间一度,他因为厌倦想要退缩,但最终被师父高超的箭术所折服,那时他相信只有突破自己的执念,才能体会到真切且温暖的禅法。


  之所以在开篇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在故事中,哲学家学习箭术的过程类似于我们大多数人追寻和建立信仰的过程。开始因为好奇而生起兴趣,到入门之后的无所适从,乃至最终由反复蜕变出的坚定,这是一个由动荡的感性到坚固的理性的升华过程。末学以为,这样的体验与我们建立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似曾相识的感受,围绕《般若心经》,展开对“如何建立信仰”的探讨。末学将以“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以及信的利益”三个层次展开。



  一、信仰什么?


  众所周知,《心经》是般若部类的总集。其开篇便为我们指出了菩萨确立信仰的完整过程与权威典范:“观自在菩萨”,是实践信仰的主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明确菩萨建立信仰的法门;“照见五蕴皆空”,开示了菩萨实践般若信仰的终极坐标;“度一切苦厄”,总结了菩萨依般若而建立信仰的最终受用。


  简而言之,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因般若而起信,因信心而得解,因悟解而行持,以除苦为佐证。可见,在菩萨的完整修行过程中,依般若空观而建立信仰、实践信仰,最终以“度苦”呼应“自在”而达到信仰的完美统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信仰对于观音菩萨而言,不是单纯的理论性解答,必须要放在每一个修行的当下去如法行持、亲身感受、自我验证。所谓的如法行持,是菩萨基于“五蕴皆空”,而进一步验证的“色空不二”的关系性。所谓的亲身感受,是“诸法空相、泯灭生灭、垢净、增减”的如实性;所谓自我验证,便是般若能够让菩萨“心无挂碍”乃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故而,《心经》最后再次强调般若信仰的建立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可见,《心经》所确立的信仰,是以般若为主体,般若是菩萨建立信仰的重要依据。东初法师曾说:“般若以发挥理智为特征,智慧为六度或三学最高的德行,是道德的结晶,是一切善的行为根本。”般若信仰的建立,对于菩萨而言如此,对于我们凡夫而言亦是如此。或许更为艰难的是由于宿世劫的业力牵引,使得我们在初发心、学佛法、破无明、见正道的信仰之路上比起菩萨更加艰难。


  末学多年来受持《心经》,对此深有感触。生活是一条由无数苦难所组成的崎岖道路,每当我为自己学佛的一点点小成就沾沾自喜之时,突如其来的坎坷又将人打回原形;每当觉得生活还算可以时,猝不及防的灾难又让人的弱点暴露无遗。你会发现生活中太多难题是你本就无可奈何的,生命中无数的苦难也是你无法预知的。没有般若智慧、没有空性精神,生命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各位,谈到这里,你会发现,般若信仰的建立,并非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但我们为何还要如此坚持?三世诸佛为何必定依般若才得以成佛呢?



  二、为何信般若?


  首先,般若对于观音菩萨而言,我们知道观音菩萨就是依般若而亲证诸法实相的。所谓的诸法实相,其实就是这个世间的真相,这个世间的真相对于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总是对人生有很多期待,总是希望得到好的结果,也希望一切不如意都会变好,包括我们对佛菩萨也有期待。但当我们未能如愿以偿的时候,甚至会对佛菩萨心存抱怨,这就是我们未能看清楚世间真相的缘故。那么,对于菩萨而言,世间的真相是什么呢?即是《心经》所说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菩萨看来,我们所谓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真相而做出的价值评判,所以我们错过了很多感动、误会了很多真情。


  如同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抛弃妻子出家,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与质疑。每当我看到佛经中对于真相确凿无疑的阐述之后,我对释迦佛当初选择而感动。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都说佛无情,岂不见,当琉璃太子屠杀释迦族人的时候,年迈的佛陀静坐在琉璃太子必经的路旁,他没有劝阻,因为他知道这是因果。他没无情,因为他的行动,促使琉璃太子延迟了屠杀的时间。所以,只有认识到真相,我们才能无怨地接受当下。所有理解也必将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才有可能。到那时一切增与减、对与错才会有坚持的勇气乃至回旋的余地。


  其次,般若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我们知道个体生命的终极追求就是成佛。成佛有很多中方法,以释迦佛为例,初离皇宫出家修行的悉达多太子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效仿外道的苦行、雪山六年禅修、日食一麻一麦等等,他尝试了印度当时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没有让他彻底觉悟。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所悟的真相便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说明在觉悟的释迦佛看来,成了佛并没有增加什么,作为众生也并没有减少什么,这也正是说明了《心经》不增不减的道理。圆满觉悟的意义在于其是个体生命在上契佛道、下化众生的求索之中找到践行般若的生命价值,在自我反省、自我救赎之中获得的生命力量。


  再次,般若对于诸法而言,是点石成金的法宝。在六度当中,五度为盲,般若为目。又如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乃是菩萨的使命,而在众多法门之中,般若是重中之重。所谓一切方便法门,离开般若都仅仅只是方便,而非究竟。时下很多人都强调要发菩提心去放生、吃素、忏悔、布施、念佛,我们是否在每一个修行当下去反思,菩提心意味着什么?依《般若心经》而言,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觉悟,所以如果没有觉悟,放生、吃素仅仅就是放生、吃素,与觉悟毫无关联。如果这些要成为、能成为我们成佛的资粮的话就必须以般若为引导,才能成就诸佛果。如同善财童子一样,正是因为在文殊菩萨那里认识并体会到般若的至关重要,才发起进求广大圆满的佛菩提,嗣后的五十几位善知识的独特法门,才能成为菩萨的不可思议方便。所以,百千法门不离般若,恒沙妙德总归心源。


  般若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信般若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呢?



  三、信般若的利益。


  佛法中的利益有世间和出世间,般若的利益也同样具备这两种。出世间的利益,我们前面已略有交代,末学将信仰般若的利益,聚焦在世间法中,分享末学受持《心经》的体会。


  一路走来,《心经》伴随我走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苦难,《心经》见证我无数的泪水,也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我的很多性格脾气。我发现我的内心已经在坚定一些东西,在认可一些事实,在寻找一些真理。当我对自己的病痛,医药无效,几近绝望的时候,“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让我坚强起来、不要放弃;当我面对生命中珍贵的人一个又一个消逝离我远去时,“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让我学会一点点放下学会告别。试想,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母亲无奈的泪水,父亲手术前莫大的恐惧时,必将有一股真实的力量让他坚强,告诉他一切都会过去,此是苦,苦无常,此是苦,苦无我。


  直至今天,末学能够出家,成为一名僧人,在我看来,最初缘起,就是《心经》所带给我的感动。这是末学身上体会到的般若的利益。是《心经》让我逐渐看清楚了自己所有的胆怯、懦弱和自以为是,让我试着不再犹豫踟蹰、重蹈覆辙、贪生怕死。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让我懂得回头,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相信,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信仰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绝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信仰的诗,是用虔诚来书写,信仰的远方,是靠坚持来丈量。


  今天,我们依《般若心经》而建立信仰,做出的三个层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般若是给我们揭示世间真相的最短途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亲身所证。同时,般若也是每个生命个体获得终极觉悟的最佳方式,它是诸佛得以成就佛果的不二法门。再次,般若是诸法的通途,是一切方便法门的先导。


  所以,建立般若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世间利益的真实不虚。在信仰的世界里,有所挫败不重要,在挫败之中你找到坚持的理由才重。在信仰的世界里,最终答案不重要,亲身求证答案的过程才重要。


  牢固信仰的建立并非易事,受持《心经》,是让我们明白,建立信仰的道路上,不是因为给你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你才能看到希望。


  故而,依般若建立信仰,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开始,也将会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将这份信仰放在你我的修行当下,通过实修,你才能亲证,只有亲证,你才能清醒。


  请一定记住,建立信仰,如同朝圣。信仰的距离,只有你自己用身体去亲自丈量。请一定相信,依般若通途,历经一番寒彻骨,必得梅花扑鼻香!


为您推荐
每日禅语
2021-02-13 点击数:216
心经全文及译文
2021-02-14 点击数:261
20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你能悟透多少(深度好文)
2020-04-07 点击数:363
赵朴初:人生九大定律
2019-11-14 点击数:229
忠、孝、仁、义、礼、智、信
2019-11-14 点击数:258